曲目名稱
李臣妃困瑤(其六)
包拯得知此事後,將李娘娘帶回京,開始著手秘密偵查此偷天換日的欺君謀逆事件,經過八賢王和年事已高的陳琳公公來辨識李娘娘,當面對質確認無誤之後,見時機成熟,包拯於是進宮面聖,向時年已二十五歲的皇帝趙禎稟告,皇帝自幼認為八賢王及其王妃為其親生父母,實在無法相信包拯所言,也無法接受孝順了十幾年的劉太后,竟然是想害死自己生母的仇人,於是痛斥了包拯一番,將包拯逐出宮去。
一九三四年發行的歌仔戲唱片《李臣妃困瑤》全套四張八面,由民間故事《狸貓換太子》改編,清香(純純)演李臣妃、碧雲演賣菜義、永吉演包公、紅蓮(愛愛)演王朝馬漢。
這套唱片曾經榮獲古倫美亞歌仔戲唱片銷售量第一名。
愛國行進曲軍樂版
「日本軍歌」記憶的特殊價值,一方面作為雙方戰爭經驗的對話,一方面更是不同世代間歷史經驗的串聯。在多元歷史經驗的臺灣島上,聆聽敵我雙方的歌聲,從中理解不同的需求與渴望。
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中日戰爭爆發,日本政府隨即發起「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」,當年九月由內閣情報部門主導企劃製作軍歌《愛國行進曲》,五大唱片公司配合軍國主義政策,於隔年一月起陸續出版各類型演唱及演奏曲軍歌唱片。
在《愛國行進曲》引發流行熱潮之後,各式各樣的時局歌曲及軍歌唱片紛紛出籠,臺灣總督府也開始募集及撰定時局愛國歌曲。
一九三八年五月臺灣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本部,開始在臺灣公開募集《臺灣行進曲》歌曲創作,最後由新竹州竹南庄的臺籍人士陳炎興獲得創作首獎,五大唱片公司仿照《愛國行進曲》模式,加緊腳步製作灌錄《臺灣行進曲》唱片。
一九三八年九月三日上午,各大唱片公司人員一百多人,白天在臺北市舉辦發表歌曲遊行活動,夜晚則選定在臺北公會堂共同召開唱片發表會。
在《臺灣行進曲》發表之後,一首接一首,一張接一張軍歌唱片發行,軍歌和時局歌曲的創作蔚為風潮,鄧雨賢也寫了幾首時局歌曲發表,許多台語流行歌曲也被改編為日語版時局愛國軍歌。
藝術也是戰爭的武器,是這個瘋狂時代的口號。